明日中秋,一些护脾胃的小妙招,你一定用得上!中秋必备
明天就是中秋了,这个传统节日必定会吃上传统的糕点,那就是月饼。不过现在的这个传统节日,已经慢慢的演变成了团圆聚餐吃东西的节日,在吃的方面,自然就少不了月饼,还有上榜已久的螃蟹。中秋这个节日,大
明天就是中秋了,这个传统节日必定会吃上传统的糕点,那就是月饼。
不过现在的这个传统节日,已经慢慢的演变成了团圆聚餐吃东西的节日,在吃的方面,自然就少不了月饼,还有上榜已久的螃蟹。
中秋这个节日,大家聚在一起大吃大喝,喝酒、吃菜、聊天、烧烤等等,不知不觉吃下了不少东西,肚子又大又圆。有些熬了几个月不乱吃东西的朋友,在中秋的这一天也破功了。
俗话说:“每逢佳节胖三斤”,此话并非没有道理。
吃了太多月饼会怎么样?
从中医角度来看,大部分月饼的原料,比如莲子、黑芝麻、酸枣仁等等,其性以温平居多,具有润脾、滋阴、安神等作用。
但是,月饼还有一个大特点:
多油多脂,属于肥甘厚味之品,且经过烘培,火热内藏!
肥、甘易影响脾胃的运化,导致脾阳不能上升,胃气无法下沉。典型表现是什么?是肚胀,是浑身不舒服。
加上月饼是火热内藏之物,我们吃太多,就会让它在体内滋生湿热,使我们出现大便黏腻、口干口臭、嘴唇\牙龈发红的症状。
就这样,冰皮月饼比烤的月饼不容易上火。
吃太多螃蟹又会怎样?
中秋吃螃蟹,慢慢就变成饿了一种习惯。
有句话说:“西风响,蟹脚痒”,意思是:
每年中秋的时候,螃蟹黄满膏肥,是最佳的品尝时机。
但从中医的角度来说,中医认为,螃蟹,味咸,气寒,有毒。食用螃蟹,能散血解瘀,益气养筋。螃蟹本来就是寒凉之物,吃多了容易伤害肠胃,肠胃功能不好的人应少吃或不吃海鲜。
北京华信医院营养科主任王玉梅表示,蟹黄里的胆固醇含量较高,每100克蟹黄含460毫克胆固醇,而人体一天的胆固醇摄入量不能大于300毫克,有血脂高、有冠心病的人尤其要少吃。
这个时候吃太多螃蟹容易伤害到肠胃。
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吃月饼和螃蟹?
1、月饼
吃月饼,怎样才算适量?
我们要先搞清楚:月饼本身所含的热量。这里,需要借助现代研究来解释。
据研究,
1个双黄莲蓉月饼的热量=1碟粟米肉粒饭+1碗罗宋汤+1杯冻奶茶的热量。
1个广式月饼的热量=五碗白米饭的热量。
无论是哪种月饼,仅吃1个,就相当于吃了一顿正餐。
月饼配茶
茶是月饼的黄金搭档,自古以来,就有“一口月饼一口茶”的说法。
前面有提,月饼藏热,吃多易生湿热。
而茶,从药的层面来讲,茶味苦、甘,性凉。短视频注意了,朋友,苦可燥湿,甘能补益,凉能清热泻火。这正好与月饼”吃多易生湿热“的特性相对啊!
所以,茶和月饼搭配,是互补、平衡、养生。
若您爱吃较甜的月饼,比如枣泥、莲蓉、凤梨馅、豆沙,可搭配绿茶食用。
若您爱吃较油的月饼,比如蛋黄、五仁、卤肉,可搭配山楂茶食用。
若您喜欢半甜半咸的月饼,比如绿豆、椒盐,可搭配乌龙茶食用。
若您爱清淡的月饼,比如低糖月饼,紫薯或山药月饼,不妨搭配花茶食用。
2、螃蟹
吃螃蟹也需要注意,
若不想脾胃受罪,吃蟹时,在开盖后,我们要注意做到四个清除:
清除蟹胃
蟹胃就是蟹盖里三角形的骨质小包。
我们吃蟹盖部分的时候,需要用小勺把中间的蟹胃舀出,再轻轻将外面包裹着的蟹黄吮干净。
注意啊,不要吮破中间那个呈三角锥状的蟹胃!那里面有污沙,必须丢弃。
清除蟹心
吃完蟹盖轮到蟹身。
我们先用剪刀将多余的蟹脚、蟹嘴剪掉,再用勺柄将蟹身中间一个呈六角形的片状物挑出来,那是蟹心部分,也应该丢弃。
清理蟹肠
蟹肠是一条由蟹胃通到蟹脐的黑线,同样不能吃!
清理蟹腮
蟹鳃,是长在蟹腹部,两排软绵绵、如眉毛一样的东西,吃它对身体没什么好处,也应该清掉。
吃蟹多禁忌,不仅是因为它要清理的东西多,还体现在蟹肉的属性上。
蟹肉性寒,
脾胃虚寒者要是吃了蟹肉,会腹痛腹泻;
患有伤风、发热、胃痛以及腹泻的病人,不宜吃蟹;
慢性胃炎、十二指肠溃疡、胆囊炎、胆结石症、肝炎活动期的人,也要少吃;
冠心病、高血压、动脉硬化、高血脂的人应少吃或不吃,因为蟹黄中胆固醇含量高;
没有上述疾病,身体却对螃蟹过敏的人,更要少吃蟹肉!
吃撑了伤脾胃怎么办?
吃东西要适量,无论是在中秋节还是在平时,都要注意饮食适量。
吃得过量,肠胃负担重,消化不良、胃动力减退、食欲下降等问题接踵而来。
然后身体脾胃运化能力减弱,身体就容易积累疾病。
所以一旦出现积食,肚子是会很不舒服的。
对于荤食积滞初期症状最好用的,就是大山楂丸!
大山楂丸,虽以山楂命名,实则除了山楂,还含六神曲和炒麦芽两味药。
(图片源于网络,大山楂丸在药店为常用药)
山楂,消食健胃,着重于消油腻肉食的积滞;
麦芽,行气消食,健胃和中,尤善于米面、薯芋等淀粉类食物的积滞不化。
六神曲自然不必说,老少皆宜,各种化积食的药品里都有它的影子,且略兼解表之功,尤其适合兼有外感表证的积食者。
注意:
大山楂丸是开胃消食的良药,如果您平日脾胃好,一时吃肉或油腻过多才出现胃腹满胀,用大山楂丸就行了。
但如果您脾胃一直不太好,又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,则适合用保和丸。这药丸除了消食导滞,还有和胃的功效。
当然,无论是大山楂丸还是保和丸,都可以轻易在药店买到。
中秋期间,在家备一瓶大山楂丸或者保和丸,家里有人吃撑,药丸上马家居,立刻解决问题。很方便哦
另外:药丸不是健脾药,没病不要吃。
无论是大山楂丸还是保和丸,虽然都能帮助我们缓解脾胃不适应症,但本质上还是属于消食导滞药。这两种都不是健脾药,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,不建议服用
如果吃下药丸,再配合艾灸脾俞、胃俞、中脘穴、足三里四个穴位,调理效果会更加显著。
来看看这几个穴位在哪里吧。
脾俞、胃俞
脊柱区的脾俞,坐落于第11胸椎棘突下,后正中线旁开1.5寸。
取穴,我们最好保持正坐或俯卧。这样,手能比较方便地摸到肩胛骨下角。接着,我们以第十一脊椎为正中线,往旁边走1.5存,就行。
中脘穴位于人体上腹部,在肚脐眼正中间,往上4寸(四个横指+一个大拇指)的地方。
取穴时,人应该是坐位或仰卧位,取肚脐的正中间,往上,走4寸,就能找到中脘穴。
此穴有温胃止呕、散寒止痛,和胃健脾,通降腑气的功效。
适用于脾胃虚弱体质,因寒而致的呕吐、腹痛等。
足三里
足三里位于外膝盖凹陷处的下方,大概距离3寸(即4个手指)的位置。
人可以正坐在椅子上,屈膝,足掌放平,自然平铺地面;
用自己的手掌虎口处围住膝盖,食指放于膝下胫骨前缘;
四指并拢,中指尖处,就是足三里穴。
足三里穴有调节机体免疫力、调理脾胃、补中益气、扶正祛邪的作用;不仅是脾胃疾病常用穴,还是保健要穴。
但胃酸过多、空腹时烧心者,不宜灸足三里,可以灸其邻近处的阳陵泉。